半岛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半岛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校内减负 校外增负,教育培训缘何长盛不衰?
发布时间:2019-01-08 14:59:40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让广大家长颇为焦心的问题。近日,教育部再次下发“减负令”,严查课外培训机构,取缔无教学资质机构,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针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大学生、家长、培训班老师、学校老师以及教育专家,探寻课外辅导班“长盛不衰”的原因,以及家长应如何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有效舒缓孩子们的压力。

“教育培训热”成家长心头之痛

“孩子现在读五年级,周末课外培训班安排得满满当当。周六上午是英语班,下午体能训练课打羽毛球,周日上午要完成周末作业,下午再上一个语文阅读班。相比起其他孩子,我家孩子报的课外班并不多。”朱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11岁,在北京东城区一所小学就读,目前报有三个课外培训班。因为语文一直是孩子拉分科目,老师期中过后就已将一学期的课程全部讲完,孩子跟不上进度,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作为学校语文课程的辅助,对孩子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记者采访的几位家长为孩子报班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辅导孩子课堂知识、缓解考试压力,有的是想超前学习为考学做铺垫,有的则是看到其他孩子都报了培训班、辅导班,怕自己的孩子学习落下才跟的风。

但同时,教育培训热也是许多家长的心头之痛。

“作为家长,我真的很焦虑。”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彭婧女士向记者诉说,“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看着他一步步走入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行列,心里很不是滋味。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的孩子也报了几个培训班,他跟小伙伴一起报的。虽然孩子周末上课没喊过累,但我不希望他以后依赖课外培训来学习,希望他能有一个自由、愉快的童年。”

中国教育学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在宁波大学16级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石小伟看来,各类培训辅导班并非必须。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出生于河南焦作市一个普通农村,在村里上小学、在乡里上中学、在市一中读高中并于2012年应届考上大学,从未参加过任何校外辅导班,以他的就学经历来看,并不认同校外辅导班的神奇功效。

留学韩国的一位王姓女孩也表示,初中就参加校外辅导,大多在晚上九、十点钟,结果次日上课瞌睡,反而听不进老师的讲课,适当进行校外辅导还行,多了反而耽误校内学业。

“不能完全否定培训机构的存在价值”

教育部门规定,校外辅导内容不应涉及学校课堂外的新知识,只作为校内课程的辅助课。

北京新东方教育学校教授初中语文辅导课程的杨老师向记者介绍,初中语文辅导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古诗词文言文、名著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一次课两个小时,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上课时间设置在周五学生放学后和周末全天,且基本不会给学生另留作业,以减少学生课后负担。

“现在教育部对培训班的审查和要求提高了,要给学生减负,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课堂上讲的一些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课后多练习才能巩固,我们也很矛盾不知该不该留作业。“杨老师坦言。

据媒体报道,根据对培训机构的排摸,南京地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培训机构有10300多家,经过南京市教育部门审批的培训机构只有569家,而其中仅111家可以从事文化类培训和补习;经过人社部门审批和在体育部门备案的分别有200多家。这意味着在教育、人社、体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培训机构仅占一成左右。

武汉地区校外培训市场主体共有1万余家。其中,在教育部门审批备案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只有460多家,在劳动人社部门审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200多家。未经任何部门审批登记的“无证无照”培训机构约有1600多家。

以上两个地区,有合法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只有不到一成,全国教育培训机构整体情况令人堪忧。

“尽管一些培训机构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存在资质不全的状况,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培训机构的存在价值。”红杉树智能英语机构教学顾问赵津羽向记者表示,“现在孩子们一节课需要接受大量的知识,很难一下子消化,如果有个好的老师来引导孩子,对巩固知识、灵活运用新知识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培训机构都具有一定‘托管’属性,现在家长们都比较忙,而且受教育的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对高质量的教育机构是有需求的。”

专家:只有改革中高考制度,基础教育才能减负

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负担,我国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减少作业布置,减少考试,不对学生进行排名,还有人呼吁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可校内减负的结果却是,学生校外增负,家长主动给孩子找作业。舆论也纷纷把责任推给家长不理性、培训机构逐利。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一是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排名升学的考试制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我国对学生实行按分数排名的评价,国外中小学实行“等第评价”在我国却行不通,因为最终录取还要看具体的排名。若降低课程难度,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负担和焦虑,其结果就是考了95分,也可能是班级倒数第3名。

教育竞技化,让家长对校外培训不敢怠慢,生怕漏掉一次培训,让孩子的竞争力下降。而教育培训机构也成功地利用并进一步制造家长的焦虑,“疯狂培训”就此产生。

虽然培训机构放大了竞技教育的弊端,但治理培训机构并不能消除竞技教育本身的弊端。只要竞技教育存在,培训热就不可能消除。

“校外培训机构不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真实需求,只能满足家长和学生提高考分的需求。”储朝晖分析指出,提高考分并不意味着学生得到真正健康成长,甚至有的提高考分是以伤害学生为代价,使其身体变差了、独立思考能力变差了,容易形成被动型的人格。就此而言,很多家长是花钱害了自己的孩子。但现实需求变得更严峻了,只有改变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校外培训需求才会减少,就不再会令家长心痛。

“要切中培训‘热’与‘乱’的根源去解决问题,否则既难以让培训热降温除乱,也减轻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熊丙奇指出,整顿、治理培训机构,必须坚持依法治教。我国应该出台《禁止超前教育法》,对体制内的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统一治理,以此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与此同时,我国还应该转变对培训机构的监管思路,不宜继续高门槛的前置审批方式。理性的监管思路应该是降低准入门槛,把所有机构都纳入监管体系,实行低门槛注册+教育备案+过程监管体系。这要求监管部门下放权力,做好依法监管和对培训机构的服务,即目前正在推进的“放管服”改革。

不少专家也指出,在整顿培训机构的同时,还必须改革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让我国基础教育摆脱竞技教育困境。

熊丙奇分析,当前的最大困惑是,在谈到学生的负担沉重时,大家都呼吁改革中高考制度,而在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时,又反对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要求坚持用分数、名次对学生进行评价。假如我国社会一直在改与不改中纠结,不能在改革评价体系上做出突破,那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这其实也是减负减了几十年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