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电子补习班教培行业真的已黄?未来出路何在?
发布时间:2023-07-20 11:18:54

  “双减”政策落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教培行业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而众多教培公司开始积极转型。

  7月24日晚间,“双减”政策落地,70万教培机构和上千万从业人员终于还是等来了这份流传了半年的文件。此轮政策规范可谓监管力度最强、覆盖范围最广,K12教培行业几乎所有问题都在射程之内。受此政策影响,在经过上周五的疯狂下跌后,7月26日,教育股票继续集体跳水。截至26日12时午间收盘,领头股新东方在线港元。

  “双减”政策的全称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通知发出后,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是,国家和政府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政策发布之前,资本市场就给出了最及时的反应。上周五美股收盘,中概教育股票全线%,好未来收盘跌幅超过70%,网易有道跌幅超过42%,高途等公司的股价相比高点在一年内跌幅超过了90%。

  过去的10年,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投资创业兴起的十年,在线教育也成为其中火热的风口之一。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提速,多家在线教育公司在一年内完成十多亿美元的融资,以往一家互联网公司IPO也不一定有如此大的规模。2020年,整个教育行业共发生238起投融资事件,整体融资金额达到了超680亿元的惊人数字。

  在线教育,一方面为边远地区学子提供了更公平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即使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家乡也能享受到北京海淀区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然而另一方面,在线教育在资本的助推下也催生了很多问题,如广告营销乱象、刻意制造家长焦虑、集资卷款跑路等等。

  教育,兼具社会公共性和商业性,在每一个商业进程中也都牵动着大众的敏感神经。在过去的一年中,在线教育兴盛的同时,“鸡娃”、“内卷”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孩子的成长与选择成为一场家长之间无止境甚至有些畸形的竞争。

  “双减”政策背后,教培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在教育中,关于公立学校和课外培训之间的新定位急需重新定义,在社会公共性与市场性之间的新平衡也亟待被重新建立。

  当下中国教育的两个底层问题:公平,和成本;公平?这和公平有什么关系?你孩子天资好,不用补课,就能考出好成绩。我孩子不行,课上听不懂,成绩差。但他也想考出好成绩啊。周末出来补一补,课前预习,追一追,课后补习,笨鸟先飞半岛电子,这个和公平有什么关系?难道,必须追不上你,才叫公平吗?

  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这个想法有错吗?一点错都没有。但是,能有这个想法的家长,其实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之所以能有这个想法,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付得起校外补课的费用。

  现在的校外补习班,一节课动辄百元。两个周末,上下午常常排满,要上千元。一个月可能上万。有些家长,一年要为孩子付出的补课费,甚至高达10万。10万。这即便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都大约相当于了一个全职家长的年薪。

  那我只花5万呢?老师差点。只花1万呢?再差点。这就意味着,花1万,5万,10万,或者50万,100万,接受到的,是不同品质的教育。这很正常啊。没钱就买经济舱,有钱就买头等舱,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教育不是也应该丰俭由人吗?丰俭由人?教育怎么能丰俭由人?

  如果教育和其它商品一样,也可以丰俭由人,那么从宏观层面上看,就必然带来一个结果:最好的教育资源,必然会分配给最有钱的家庭。有钱人家的孩子,因为买了道具,开了外挂,就会更有机会,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成功。上一代竞争获胜的人,他们的下一代,也越有机会获胜。这就是:阶层固化。

  教育,可能是普通人跨越阶层的最重要的通道。这条通道上,不能有付费高速,更不能被钱堵死。教育必须公平。有些补不起课的家长,非常可怜。他们周末跑到一些写字楼里巡逻。发现补课的,就举报。我的孩子补不起,你的孩子也不许补。如果理解了教育的“公平”属性,你就能理解这些父母可气,可怜,而又可以理解的无奈心态了。

  然后,是成本。成本,其实是排在公平之后考量的。但是,它依然是各种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2020年人口普查,引起了广泛讨论。少子化,老龄化,已经是广泛的共识了。大家都知道,要生。但为什么不生呢?

  成本太高。孩子出生,有个“三育成本”:生育,养育,教育。三育成本,是最好的避孕药,让很多年轻的父母们不敢生孩子。所以想让小夫妻们多生,就要推翻这三座大山。生育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母亲的工作危机。工作单位不招、辞退、错失好的晋升机会。这些,要通过劳动法,社会道德约束来解决。养育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奶粉、衣服、自己的小房间。养一头吞金兽,比养2个自己要费钱。这些,要通过养育补贴,甚至集采奶粉、衣服来解决。

  教育的成本,主要就体现在校外培训上了。不上不行,因为大家都在上。上吧,又上不起。咬咬牙交钱,又大大降低生活质量。最后,还不确定是不是能培养成才。

  所以为了出生率,教育的成本,必须降下来。我也想降啊,可是大家都去上,我不上不行啊。这就是“剧场效应”。当第一排的人站起来看戏,第二排的人也必须站起来,才能看得见。然后第三排的人只好也站起来了,第四排也站起来了,所有人最后都站起来了。可是,当所有人都站起来的时候,能看的就和所有人都坐着,没有任何差别。而这时,所有人都从舒舒服服地坐着,变成了傻傻地不得不站着。

  这就是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是教育成本高的罪魁祸首。那怎么办呢?必须把第一排的人强行摁坐下,然后宣布,谁站起来,就必须强行退场。教育成本降下来了,出生率才有可能上升。

  公平?成本?当我们理解了当下中国教育的这两个底层问题,就会理解各种已经发布的政策,甚至预测未来可能发布的政策了。为什么幼升小、小升初,要就近入学?为了公平。但是,有钱的父母,想打破这种公平。于是他们通过买“学区房”,以获得好学校的入学资格。学区房的本质,就是好的教育资源的货币化分配。

  那怎么办呢?2019年,北京市出台“多校划片”政策,多个学校,对应多个片区半岛电子,降低房子与好学校的对应关系。家长怎么办呢?多买几套。继续努力用货币,获取好的教育资源的优先分配权。这场博弈补习班,尚未结束。为什么本来自主招生的私立小学,现在要摇号入学?为了公平。我自己出钱创办的小学,我招什么学生,难道不应该我自己说了算吗?也许不行。

  半岛电子

  因为私立小学学费高,所以能雇到更好的老师。有钱的家长,因此就可以用钱,买到最好的老师服务。长此以往,好的老师,都会流到私立学校去,教最有钱的家庭的孩子。而有钱家的孩子,因为有钱,就获得了更大的在竞争中胜出机会。

  所有这些政策,都是把钱,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解绑。回到教培行业。今天的教培行业,本质上已经变成了“用钱分配教育资源”的游戏道具。大量资本的疯狂介入,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更是大大提升了这个游戏道具的价格。所以,站在本质的角度看,这一轮的整治,不是以“必须拿到牌照”,“只能预收3个月的学费”,“不允许虚假宣传”为目的的。这一轮的整治,是以“让钱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脱钩”为目的的。只要哪家机构号称“参加我们的培训,能有效提分”,这个机构,可能就会有问题。甚至有些机构曾经打过这样的广告“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机构都是作死(未完待续)。